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张延飞教授团队在语言学类知名CSSCI来源期刊《外语与外语教学》上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《默认意义的历时演变:语用-认知融合视角》。张延飞教授为论文的第一作者,博士研究生梁妮娜为第二作者,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为第一作者单位。
这篇论文打破了传统的共时研究范式,在国内率先从“历时”探讨默认意义的演变。自从张延飞教授于2009年在国内首次引介默认意义以来,他的团队长期从事该领域的研究。该成果的发表进一步说明了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在默认意义研究领域的全国领先位置。
后格赖斯语用学者(Bach 1994; Levinson 2000; Jaszczolt 2005)围绕默认意义提出不同的解释模式,它们共同存在三方面问题:意义严格区分、基于语用原则的推导模式和历时研究缺失。为了提供合理的问题解决方案,该研究基于历史语用学和认知语法的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一个语用-认知融合模式,并在此基础上以汉语“眉目”为例,借助CCL历时语料库探讨了默认意义的演变动因和规律。
研究发现,默认意义的历时演变主要由转喻、隐喻和隐转喻三个认知动因促成,它从例型意义经固化演变而来,然后又经规约化最终演变为新词义,因此不同的意义很难严格区分。语用-认知融合模式证明,默认意义的推导依赖固化-规约化,而非语用原则,这符合其突显、无标记和省时省力的本质,同时还表明默认意义具有语境的本质特征,它的生成是从个体语境化向集体规约化的历时演变过程。最后应指出,默认意义的未来研究还需进一步打破学科壁垒,寻求多方证据的汇聚。例如,诉诸实验语用学的心理或神经实验进行验证,或者以变异语用学的新视角聚焦汉语内部方言进行深度考察,或者采取语言类型学的眼光寻找跨语言证据。
张延飞现为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主要从事语用学、认知语言学和符号学等领域的研究,入选首批“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青年学者未来计划”(2015)、“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齐鲁青年学者”(2019)。梁妮娜现为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,主要研究方向为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,先后多次荣获“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优秀共产党员”和“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优秀研究生”等荣誉称号。